杭州湾湿地荣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 野生麋鹿种群首破500头‌

小张2024-07-23 11:03:0028

  

  2025年5月9日,杭州湾湿地正式入选联合国“生物多样性全球100+典范案例”,成为长三角首个获此殊荣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。监测数据显示,该区域野生麋鹿种群规模达523头,较2020年增长超12倍,创下东亚地区麋鹿野外种群恢复新纪录。

  生态里程碑:从濒危到复兴‌

  种群爆发式增长‌

  2025年新生麋鹿幼崽达89头,成活率提升至97%,采用卫星项圈追踪技术构建全球首个麋鹿迁徙预警系统;

  实施“水下森林”生态修复工程,湿地沉水植物覆盖率从18%提升至63%,为麋鹿提供稳定食源。

  智慧监测体系‌

  布设142个AI红外相机网格,实现麋鹿行为模式24小时智能识别;

  接入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(GBIF),累计提交观测数据超120万条。

  保护范式:科技赋能自然修复‌

  栖息地优化‌

  划定830公顷麋鹿专属生态岛,通过潮汐模拟系统还原原生滩涂环境,吸引12种迁徙水鸟同步回归;

  基因多样性保护‌

  建立麋鹿DNA数据库,保存全球15%的麋鹿种质资源,成功繁育抗盐碱体质新品种;

  人兽冲突化解‌

  启用电子围栏预警系统,农田损害事件同比下降76%,生态补偿金惠及沿岸9个社区。

  全球价值:候鸟驿站升级生态枢纽‌

  生物多样性热点‌

  记录鸟类增至442种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1种,黑脸琵鹭越冬种群占全球总数23%;

  发现7个昆虫新物种,填补东亚滨海湿地昆虫图谱空白。

  国际协作网络‌

  与韩国顺天湾、澳大利亚卡卡杜湿地缔结姊妹保护区协议,共享潮间带治理技术;

  首创“湿地银行”碳汇交易机制,年度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突破8亿元。

  杭州湾湿地同步启动二期扩区计划,拟新增生态修复区150平方公里,打造连通钱塘江与东海的“生态廊道”。该成就为全球滨海湿地保护提供“中国方案”,助力长三角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范式。

128.png